小熊孩子为什么独爱他一人,父母着急声称“白养了”
人的七情六欲再所难免,小小年纪的他也控不住那蠢蠢欲动的心!也算是真的“动情”一回了。
近年来,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,中小学生接触手机和网络游戏的比例日益增长,网络游戏也因为特有的虚拟性、体验性、交互性、社会性、娱乐性等特征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。由此,也引发了全社会对网络游戏及中小学生教育、成长的广泛关注。担心中小学生玩网络游戏受到伤害或者沉迷其中,是成人社会的普遍忧虑,也是一些成人严禁中小学生玩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。
认知影响态度,态度决定行为。了解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游戏的认知与态度,探析影响中小学生网络游戏认知、态度、行为的深层次因素,能帮助社会各界正确认识网络游戏对中小学生的影响,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戏的正面影响,避免网络游戏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,并发现游戏过度使用者的特征,更好地引导中小学生理智接触互联网及网络游戏。
洪水靠堵绝对是堵不住的,最好的方法应该是疏导。现在的孩子已经生活在科技信息爆炸的年代了,有一些新事物,有一些新信息都,会直接冲击孩子们的神经。既然孩子那么喜欢玩游戏,那就不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坐下来研究一下,为什么这么喜欢玩这款游戏呢?这个游戏到底哪里比较吸引人呢?甚至如果有条件是不是家长可以孩子一起研发一个新游戏呢?我觉得这个思路才是真正能够解决孩子青春期前后,爱玩游戏又缺乏自制力的问题,同时,帮助未成年人成长,我们的社会大环境当然也是有义务和责任的。
作为家长,需要科学的疏导孩子,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,给与孩子真正情感上的关爱,让孩子全面发展,不要让孩子从游戏中获取自信,孩子的健康自信是家长给与的,让孩子从根本上解决沉迷于游戏的世界,单单只靠游戏提供方来采取措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,游戏公司做了很多实际举措试图协助家长完成对未成年人的约束,游戏公司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,已经“无所不用其极”像腾讯这样的公司甚至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手段来拦截未成年人,但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,社会问题无法靠技术手段得到根本性解决,家庭、学校、政府、企业的长期协力,才能有所成效。
比如腾讯在监管上,对未成年人按游戏内规定用自己的实名账号玩腾讯游戏。系统自动限制他们平时每天只能玩1.5小时,最多一个月只能花400块;在成长守护平台里,家长绑定以后孩子玩多久的游戏一目了然,可以帮助家长来管理好孩子的娱乐行为。
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健康良好的消费观;家长应该提高甄别游戏的能力指导孩子健康娱乐;
家长应该管理好自己的移动支付工具、严格保管支付密码,孩子盗用家长密码进行消费,实质上的盗窃行为,需要对孩子严肃教育,家长更不要把手机当做孩子的保姆,主动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给孩子注册游戏账号,合理利用各个游戏公司在游戏内设置的未成年人保护平台
相关新闻: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,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。